> 绝地求生 正文

租衣阿华号

时间:2022-06-25 12:56:07 作者:滴滴租号

依阿华级战列舰主炮炮弹威力有多大?

衣阿华战舰使用的是16英寸的406毫米“MARK7”型主炮,是美海军历史上威力最大的舰炮,使用2700磅的超重炮弹,约1225公斤的MARK8型穿甲弹,在衣阿华50倍口径的炮管作用下,可击穿9米厚的混凝土,直接在地面上砸出15米宽、6米厚的弹坑,可谓超级彪悍。基本上接近大和号460毫米主炮的威力了。

这是实战中衣阿华主炮命中目标的效果,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一炮炸没了一条街。事实上,关于衣阿华主炮的威力是建立在军舰整体性能之上的,脱离了军舰的整体性能单看火炮威力是毫无意义的。

上图为衣阿华主炮炸出的弹坑,基本上,弹着点附近几十米之内,无人可以幸免。回到刚才的话题,战列舰的主炮是建立在战舰整体性能基础上的,比如大家都爱比较的衣阿华与大和主炮对轰,由于衣阿华航速较大和号更快,所谓速度就是战斗力,使得衣阿华在面对大和号时有较大的速度优势,同时衣阿华装弹速度较大和号要快很多,由于衣阿华装备的装弹系统较大和号先进很多,所以上弹速度是大和号的三倍左右,故而火力输出效率比较高。同时由于衣阿华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所以理论上衣阿华的命中率将大大高于大和号,这可能是大和号当时面对衣阿华最大的问题,如果命中率上不来,面对航速、射速都占优的衣阿华,大和号只有被砸的份。

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可以单挑几艘依阿华级战舰?

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



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



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



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



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

美国的战列舰衣阿华号炮口口径是多少毫米?弹药包有几个?有没有弹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适航性如何?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

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

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

依阿华级战列舰现在在哪里?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该级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衣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舷号BB-61)、新泽西号(NewJersey)(舷号BB-62)、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和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舷号BB-64)。伊利诺斯号(Illinois),肯塔基号(Kentucky)建造中途停建未建成。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基本配置是什么?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主炮  

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发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副炮  

依阿华级的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发/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击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后期雷达换为MK22型和MK32型。

  近距离对空发面,还安装有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孔式机炮,数量各舰略有差别,一般在140-150门之间。

防御  

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07毫米(19度),水平装甲总厚度为222毫米(三层)。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顶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该级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衣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战争后用途  

战争结束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4艘依阿华级舰再次服役。战争结束后,1958年4艘舰编入预备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1969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19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增设了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8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及直升飞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1990年,第四次服役刚刚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两艘舰共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还用406毫米主炮轰击了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性能数据  排水量: 标准44,560吨、满载55,710吨(1981年-1989年满载57,256吨)


  舰长:270.4米,舰宽:33米,吃水:11米,水线长:262.1。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涡轮机,主机设计功率:212,000马力;4轴 双舵


  航速:33节;载油8,765吨,续航力:20150海里/15节,15900海里/17节


  武备:9门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10门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门,20毫米高射炮50-60门,水上飞机4架,弹射器2具


  装甲:水线309毫米(内倾19度);横向287毫米;上甲板37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侧面229毫米,背面241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装甲总重18466吨,舰体结构总重10252吨。


  舰员:设计编制1851人(其中:军官91人,士兵1760人)

  • 租衣阿华号相关阅读
  • 租衣阿华号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